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7篇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班主任相关 > 班主任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7篇

2023-06-15 09:30:03

  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7篇

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7篇

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第1篇

  课文主题

  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课内问题: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第2自然段观察爬山虎的叶子

  刚长出来的叶子:颜色——嫩红一嫩绿

  长大的叶子:颜色——绿得新鲜;

  排列——叶尖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3自然段观察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

  ◇第4自然段观察爬山虎怎样爬

  爬墙:“触”“变”“巴”“拉”“贴”

  变化:“细丝、直的”——“小圆片、弯曲”

  ◇第5自然段总结爬山虎的脚对墙的依赖关系

  没触着墙:枯萎

  触着墙:牢固

  多音字:

  鲜:xiān鲜花 xiǎn鲜为人知

  铺:pù床铺 pū铺上

  空:kòng空闲 kōng空洞

  曲:qū弯曲 qǔ歌曲

  生字组词:

  虎:老虎 猛虎 虎牙 虎口 虎将 爬山虎

  操:操劳 操持 操守 操场 重操旧业

  占:占有 占领 占用 攻占 占优势

  嫩:娇嫩 柔嫩 嫩芽 嫩绿 细皮嫩肉

  顺:顺利 顺风 顺序 顺心一帆风顺

  均:平均 均匀 人均 均衡 势均力敌

  叠:重叠 叠加 堆叠 折叠 重峦叠嶂

  隙:间隙 缝隙 空隙 嫌隙 无隙可乘

  茎:根茎 茎部 茎叶 块茎 枯茎朽骨

  柄:叶柄 把柄 笑柄 斧柄话柄

  萎:枯萎 萎谢 衰萎 萎缩 萎靡不振

  瞧:瞧见 瞧病 瞧不起

  固:牢固 坚固 固体 固然 固执己见

  反义词:

  注意——忽略 新鲜——陈腐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

  仔细——马虎 牢固——松散

  近义词:

  舒服——舒适 均匀——匀称

  空隙——间隙 拂过——掠过

  好看——漂亮 仔细——认真

  痕迹——印迹 逐渐——渐渐

  相当——非常 牢固——坚固

  形近字:

  操(操场)噪(噪音)

  占(占领)站(站立)

  舒(舒服)抒(抒发)

  茎(根茎)经(经过)

  萎(枯萎)委(委员)

  瞧(瞧见)憔(憔悴)

  词语解释: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空隙: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尚未占用的不长的时间

  拂过:文中指风轻轻吹过爬山虎的叶子。

  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逐渐:渐渐。

  相当:表示程度高。

  牢固:结实;坚固。

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第2篇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F、铁生锈(化学变化)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化学变化)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12、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

  1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氧气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不能(填“能”或“不能”)支持燃烧。

  1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说明该气体有难溶于水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16、如何用排水法收集教室里的空气?将集气瓶里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拿到教室后,迅速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收集到教室里的空气。

  17、药品的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18、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取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的药品用镊子。块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放三缓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19、液体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在桌上,防止塞子沾满灰尘,污染瓶内的样品。然后右手拿起瓶子,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来。液体缓慢地倒入试管。然后,立即盖紧瓶盖,防止挥发污染空气或变质。将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留下来腐蚀标签。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应保持竖直悬空。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公共用的滴管用时冲洗,用完后也要用水冲洗。

  20、量筒的使用:

  (1)为减小误差,要根据所取液体体积与量筒的量程接近的原则,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

  (2)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要先慢慢倒入液体至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3)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位置上,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视线偏低),则读数偏小。如果俯视(视线偏高),则读数偏大。量筒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2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应用湿抹布扑盖。

  2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液体时:

  1、酒精不超过灯体容积的2/3;

  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前要擦干,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与桌面倾斜成约450角;4、用试管夹夹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5、先预热,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反向,防止喷出伤人;

  6、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7、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左B中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如果装置不漏气,导管内应有气泡产生;把手移开,导管内会形成一段水柱。

  (2)右B关于有长颈漏斗的制气装置,一般可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加水,如果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且液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右C装置的优点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右C装置反应停止的原理:将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24、判别仪器干净方法: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25、称量物质的'质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再就是称量时不能把砝码和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当砝码与称量物放反时,物质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第3篇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单元:单元,女,汉族,祖籍湖南汨罗,1954年5月出生于新疆哈密。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儿童文学》、《新诗鉴赏》等多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主要方向集中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及其代表作家研究,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1982年1月毕业于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1988年在福建师大“现代文学助教进修班”学习硕士课程结业。1994年调往湖北咸宁学院工作,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作访问学者。20xx年晋升为教授。20xx年6月起任教于嘉兴学院文法学院。代表性研究成果:著作《走进萧红世界》(湖北人民出版社20xx年7月版);论文《女性的困惑与宿命——萧红爱情悲剧溯源》(《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4期)、《 :文本隐伏内涵解析》(《中国文学研究》20xx年3期)、《童心映照的自 。。。 360搜索更多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2、酒精灯:酒精灯(alcoholburner)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广泛用于实验室,工厂,医疗,科研等。由于其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烟雾,因此也可以通过对器械的灼烧达到灭菌的目的。又因酒精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对其他实验材料加热。它的加热温度达到400—1000℃以上。且安全可靠。酒精灯又分为挂式酒精喷灯和坐式酒精喷灯以及本文所提到的常规酒精灯,实验室等一般以玻璃材质最多。结构:酒精灯是由灯体,棉灯绳(棉灯芯),瓷灯芯,灯帽和酒精五大部分所组成。容积:60ml,150ml,250ml和其他规格。火焰:正常使用的酒精灯火焰应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研究表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顺序为:外焰>内焰>焰心。理论上一般认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释放最多,致使外焰温度高于内焰。金属的焰色反应在化学实验中常用酒精灯进行低温加热。但当做“木炭还原氧化。

  3、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1)具有足够的能量;(2)正确的取向。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化学变化(chemicalchange)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总结: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种类较多,可根据不同方面将其分类。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划分,可以把化学变化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

  4、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很多同学会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淆,其实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如铜生成铜绿的过程就是化学变化)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化学键键长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

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第4篇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 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第5篇

  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可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与某物质反应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氧气的性质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二、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第6篇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现在可以坐下来细数这一学期收获来的经验。这学期,我担任九年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为了做好今年初三的教学任务,我按时上课,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听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及时反思教学,认真研究中考题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点灌输,使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效率地开展。如今,我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圆满完成了完成初三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开学初认真制定了教学计划,明确了教学目的。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依照教学大纲、教材、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

  二、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我每天花很多的时间来备课,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三、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

  一堂课的四十五分钟,就是一个教师表演技能的阶段。上课时,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有条理、清晰、准确、生动。使每堂课学生有所获,努力使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慧,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虚心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教师的教学过程即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此过程中,一旦心中有疑问,必会请教师傅和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而且认真做到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做好听课记录,取之所长,克服所短,并常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改进教学方法。

  五、认真批改作业。

  坚持布置适量的作业,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布置作业时,坚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形式多样化。

  六、认真反思教学。

  教学这一活动,没有反思的伴随就不会有进步。坚持每次授课后,认真回想,进行反思。

  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因此在课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从平时的课堂反应,课后交流,作业记录中掌握各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抓住他们的特点和个性,有的放矢地与其进行交流,做到按层次、按情况进行辅导。及时给予关怀和关爱。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表扬;积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八、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存在的不足也很多。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而且无法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九、自我提高总结。

  一学期转眼即过,在本学期,我认真落实开学初所制定的自我提高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现将总结如下:

  1、政治思想方面。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做笔记,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2、在业务学习方面。

  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理会当今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学习课改精神,研究新课程标准,关注教学实践,关注教学方法,关注教学结果,同时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不同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为做好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3、在具体工作方面。

  本着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要求,做到了遵守劳动纪律,处处身体力行,多工作少废话,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在值周工作中,能够合理安排,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及时督导检查,做到认真、负责、检查到位。

  同时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友谊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克服不良行为,教育学生要学会做。在工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积极配合,团结友善,追求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效果。

九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第7篇

  今年我担任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感到压力较大。因为这个班的学生素质相对较低,而且英语底子参差不齐,而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最重要一年,因此,为了教好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我在教学上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认真搞好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另外,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自己准备了大量的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既直观又形象,扩大了教学上的常识和课外知识,同时教学效率提高许多。

  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我校的学生来源全是农村的,学生家长以及周围的环境对学习英语都不是很关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把背的作业当回事。

  学过的单词,句型,短文,老师要求背出,学生总是借口其他作业太多,没时间背等,往后一拖再拖,即便能背出来,也是临时死记强记出来的。等过不了多久又忘了。

  2、针对性习题跟不上上过的新课,相应的配套练习,不能自觉去独立完成,总需要老师再三强调,但仍有部分学生拖拖拉拉不做。

  死记硬背的东西多,联系的东西少,因此表面上看感觉还可以,但真正一考起来,问题出来很多,而且差距很大。经过几次考试下来,问题也出来了,我任教的这个班:没有尖子生,只有两个中等生,而差生面特大。

  针对以上情况,改变这种局面,我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预习,课堂40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不能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的巩固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稍好的学生请教。

  其次,学生学习要主次分明,主要学科课后时间分配相应的因当多一些,特别是对英语学科,因为他毕竟不是母语。基础不打好,以后想提高也难。

  第三,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学习要讲究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不容易忘记。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要靠平时慢慢积累起来的。

  三、建设高效的课堂,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上课一定要设法吸引学生,不让其分心,上课内容力求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另外,我每天都坚持保持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为了让学生真正参入到课堂中来,凡是学生自己能讲清楚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决不越俎代庖,课堂上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都留给学生。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有成绩也有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取得更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