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师工作 > 教师总结

地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24-02-14 09:11:04

  地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1、地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无情的时光老人像一阵寒风,走得无声又匆匆,经过这段时间努力,我们也有了一定的收获,一起好好总结过去这段努力的时间吧。但是要怎么样才能避免自嗨型教学总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程的实施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化包括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也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的转变,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通过这次变革可以使我国的教育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中华民族更加有利于屹立于世界强者之林。为此,国家对这次课程改革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为一名县一级的教研员,我们面对着信息和观念相对滞后的农村中学,因而我们承担着此次课程改革的艰巨任务。这一轮课程改革留下了我们的探索与思考,更留下了我们积极推进的足迹。

  一、新课程实施的足迹

  1、积极学习,转变观念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并且于20xx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了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先后自学了《地理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培训资料》。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原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此次课程改革的深远意义,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把握了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角色的新的定位。这一切为我县地理学科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心理准备。

  2、培训在前,实践在后

  为了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在教师使用新教材之前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之后,又进行了新教材的培训。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我们采用了集中辅导、自学、开放性测试等形式,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使全体地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对新教材的培训我们采取了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进行。在新教材实施前,我们首先组织全县中学地理教师观看了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老师对新教材辅导的录相。韦老师从教材编写理念,教材改革的突破口,教材的结构框架和呈现方式,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对教师教学行为方面的要求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对教材进行了辅导,从而使全体地理教师对新教材和新的教学行为有了宏观上的把握。在之后每一学期、每一册新教材使用前,我们都对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辅导,同时带领地理教师一起观看了来自课改实验区的几节优秀课。

  3、外出学习,培养尖兵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我先后带领几位骨干教师参加省里的骨干教师培训。如20xx年春季我带领小屯中学王艳老师、大背中学富洋老师参加了在东港市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20xx年秋季,我与小北河中学的王海英主任参加了在阜新市召开的新课程研讨会,20xx年秋季,我和首山乡中学王晓宁老师参加了在大连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会。通过这些会议培训,使我县的这些骨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研讨交流,成果共享

  为了使广大教师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提升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我先后组织了几次全体地理教师参加的新课程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如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我请辽阳市一中地理教师任宜秋同志为全县教师上了一节观摩课。之后,又与全县地教师进行了交流,为全县地理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上好课引了路。

  之后,我又请小屯中学王艳老师、大背中学的富洋老师分别做了一节观摩课,继续与教师一起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如何转变等问题。新课程在我县实施一年以后,我在首山二中召开了一次全县地理教师参加的新课程经验交流会,会上首山一中的徐峰老师、首山二中的高镇老师、首山乡中学的王晓宁老师、小北河的曹国利老师,刘二堡中学的董秀荣老师等很多同志做了代表发言。在20xx年的春季,我又在教师学校召开了实施新课程的研讨会,会上以王晓宁老师的《海陆变迁》一课为载体,与大家一起对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实施新课程取得的成绩

  1、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

  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绝大多数教师内心中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的重点由课本转向了学生,教师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而且关注对象也由少数学习好的学生转向全体学生。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论是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还是日常的听评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随处可见。

  3、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师。有的老师感叹:“学生的潜力太大了,学生知道的太多了。”

  4、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些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课程改革,不断关注,教师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新课程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很多教师积极地从网上、书上、生活中搜集一些有用的素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色彩。

  5、新课程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师学习的空间,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教师变得更加理性。在教学中他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不断的探讨中提升了自己。如小屯中学的王艳老师,首山乡中学的王晓宁老师,唐马中学(原大背中学)的富洋老师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她们的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王艳老师在省优秀课评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王晓宁老师的教学经验在东三省地理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获得一等奖。

  三、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理念与行为还存在脱节现象

  比如,有的教师在谈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我们感觉他掌握得很好,而在实际上课中却没有很好的运用。还有的教师在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能以新的理念去指导,而在日常的上课中做的却不够好。

  2、创设的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有机结合程度不好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学生没有自律。正是因为担心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一些教师放不开手脚。

  3、一些现象反映出新课程的实施有时还停留在表面上

  比如,目前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够。再比如在探究性学习方面,一些教师没有从本质上去研究本节课哪些问题应是探究活动的重点,哪些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把问题的探究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一些阻力

  (1)应试教育思想的阻力。很多教师因为担心教学成绩低,因而仍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掌握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2)客观条件的阻力。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然而由于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活动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

  (3)评价机制的阻力。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重点仍放在教师的教学成绩上,而教师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因而也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这一点上来说也会刺伤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

  四、反思与展望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教研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指导水平,需要教师有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文化底蕴和更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更加健康地发展。

2、语文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本期围绕学校教学工作,有序、有效、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教学教研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保障,大力强化老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质量意识,以确保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一、加强理论学习

  用课改精神指导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师生关系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平等、交流、互动、和谐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本期,我们教师认真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以及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专著,教学杂志。通过学习,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了清醒的认识,明确了所教年段的目标及教材编排的意图。做到整体把握,有的放矢;做到学以致用,将掌握的新理念,新方法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专业理论在课程改革中的引领,导航作用,除学习专业理论外,教师们还广泛涉猎了文学书籍,科学书籍,历史书籍要,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

  二、认真落实校本教研本期的'校本教研

  我们主要挖掘组内资源,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苏梦浩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特别是她的教学机智,课堂生成,顺学而导都是一流的;靳爱婷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大胆的教学设想,对作文教学的研究,都是非常出色的;还有贺伟峰老师良好的综合素质,时现州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教学风格,都是我们组开展校本教研宝贵的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如聚在一起,不拘形式地研究教材,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走进课堂,观摩教学。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专题研讨等。通过校本教研的开展,我们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如:长课短教,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和表达真情实感等等,收到了实效。

  三、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只有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教学质量才会稳步上升。一学期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和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环节: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常规教学是否规范,及时调整、改进。

  2、互观: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比如组长在查教案作业时发现特别好的,就拿出来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也加强了随机教研。

  3、备课: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相结合。特别强调个性化的修改,对一些重点课文或难以把握的课文,课前都要自觉进行研讨。备课教案首先自查,然后定期检查,杜绝不合格的教案进入课堂。

  4、上课:课堂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我们采取了对课堂教学质量自主管理与督促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教师们课堂教学都是非常严谨的,是有实效的。

  5、作业:我们要求教师要自主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作业内容,对优生

  一是加大读写知识的训练;

  二是强调课外知识的积累;

  三是做一些提高练习,对中下生,主要加强课本知识的积累训练。总之通过作业的练习,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提高。

  6、考试:老师怀着强烈责任心主动认真地抓好单元过关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不管是单元检测还是中考,我们都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对单元测试中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以保证他们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对考试中的前几名学生也进行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他们知识的结构情况,查漏补缺。

3、地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无情的时光老人像一阵寒风,走得无声又匆匆,经过这段时间努力,我们也有了一定的收获,一起好好总结过去这段努力的时间吧。但是要怎么样才能避免自嗨型教学总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程的实施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化包括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也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的转变,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通过这次变革可以使我国的教育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中华民族更加有利于屹立于世界强者之林。为此,国家对这次课程改革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为一名县一级的教研员,我们面对着信息和观念相对滞后的农村中学,因而我们承担着此次课程改革的艰巨任务。这一轮课程改革留下了我们的探索与思考,更留下了我们积极推进的足迹。

  一、新课程实施的足迹

  1、积极学习,转变观念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并且于20xx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了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先后自学了《地理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培训资料》。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原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此次课程改革的深远意义,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把握了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角色的新的定位。这一切为我县地理学科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心理准备。

  2、培训在前,实践在后

  为了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在教师使用新教材之前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之后,又进行了新教材的培训。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我们采用了集中辅导、自学、开放性测试等形式,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使全体地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对新教材的培训我们采取了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进行。在新教材实施前,我们首先组织全县中学地理教师观看了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老师对新教材辅导的录相。韦老师从教材编写理念,教材改革的突破口,教材的结构框架和呈现方式,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对教师教学行为方面的要求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对教材进行了辅导,从而使全体地理教师对新教材和新的教学行为有了宏观上的把握。在之后每一学期、每一册新教材使用前,我们都对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辅导,同时带领地理教师一起观看了来自课改实验区的几节优秀课。

  3、外出学习,培养尖兵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我先后带领几位骨干教师参加省里的骨干教师培训。如20xx年春季我带领小屯中学王艳老师、大背中学富洋老师参加了在东港市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20xx年秋季,我与小北河中学的王海英主任参加了在阜新市召开的新课程研讨会,20xx年秋季,我和首山乡中学王晓宁老师参加了在大连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会。通过这些会议培训,使我县的这些骨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研讨交流,成果共享

  为了使广大教师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提升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我先后组织了几次全体地理教师参加的新课程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如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我请辽阳市一中地理教师任宜秋同志为全县教师上了一节观摩课。之后,又与全县地教师进行了交流,为全县地理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上好课引了路。

  之后,我又请小屯中学王艳老师、大背中学的富洋老师分别做了一节观摩课,继续与教师一起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如何转变等问题。新课程在我县实施一年以后,我在首山二中召开了一次全县地理教师参加的新课程经验交流会,会上首山一中的徐峰老师、首山二中的高镇老师、首山乡中学的王晓宁老师、小北河的曹国利老师,刘二堡中学的董秀荣老师等很多同志做了代表发言。在20xx年的春季,我又在教师学校召开了实施新课程的研讨会,会上以王晓宁老师的《海陆变迁》一课为载体,与大家一起对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实施新课程取得的成绩

  1、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

  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绝大多数教师内心中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的重点由课本转向了学生,教师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而且关注对象也由少数学习好的学生转向全体学生。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论是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还是日常的听评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随处可见。

  3、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师。有的老师感叹:“学生的潜力太大了,学生知道的太多了。”

  4、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些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课程改革,不断关注,教师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新课程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很多教师积极地从网上、书上、生活中搜集一些有用的素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色彩。

  5、新课程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师学习的空间,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教师变得更加理性。在教学中他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不断的探讨中提升了自己。如小屯中学的王艳老师,首山乡中学的王晓宁老师,唐马中学(原大背中学)的富洋老师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她们的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王艳老师在省优秀课评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王晓宁老师的教学经验在东三省地理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获得一等奖。

  三、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理念与行为还存在脱节现象

  比如,有的教师在谈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我们感觉他掌握得很好,而在实际上课中却没有很好的运用。还有的教师在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能以新的理念去指导,而在日常的上课中做的却不够好。

  2、创设的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有机结合程度不好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学生没有自律。正是因为担心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一些教师放不开手脚。

  3、一些现象反映出新课程的实施有时还停留在表面上

  比如,目前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够。再比如在探究性学习方面,一些教师没有从本质上去研究本节课哪些问题应是探究活动的重点,哪些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把问题的探究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一些阻力

  (1)应试教育思想的阻力。很多教师因为担心教学成绩低,因而仍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掌握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2)客观条件的阻力。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然而由于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活动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

  (3)评价机制的阻力。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重点仍放在教师的教学成绩上,而教师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因而也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这一点上来说也会刺伤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

  四、反思与展望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教研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指导水平,需要教师有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文化底蕴和更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更加健康地发展。

4、地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收获的不仅岁月,还有成长,不妨把这些记录下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但是教学总结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的实施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化包括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也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的转变,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通过这次变革可以使我国的教育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全民族的整 体素质得到提高,使中华民族更加有利于屹立于世界强者之林。为此,国家对这次课程改革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为一名县一级的教研员,我们面对着信息和观念相对滞后的农村中学,因而我们承担着此次课程改革的艰巨任务。这一轮课程改革留下了我们的探索与思考,更留下了我们积极推进的足迹。

  一、新课程实施的足迹

  1、积极学习,转变观念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并且于20xx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了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先后自学了《地理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培训资料》。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原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此次课程改革的深远意义,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把握了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角色的新的定位。这一切为我县地理学科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心理准备。

  2、培训在前,实践在后

  为了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在教师使用新教材之前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之后,又进行了新教材的培训。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我们采用了集中辅导、自学、开放性测试等形式,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使全体地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对新教材的培训我们采取了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进行。在新教材实施前,我们首先组织全县中学地理教师观看了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老师对新教材辅导的录相。韦老师从教材编写理念,教材改革的突破口,教材的结构框架和呈现方式,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对教师教学行为方面的要求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对教材进行了辅导,从而使全体地理教师对新教材和新的教学行为有了宏观上的把握。在之后每一学期、每一册新教材使用前,我们都对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辅导,同时带领地理教师一起观看了来自课改实验区的几节优秀课。

  3、外出学习,培养尖兵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我先后带领几位骨干教师参加省里的骨干教师培训。如2005年春季我带领小屯中学王艳老师、大背中学富洋老师参加了在东港市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2005年秋季,我与小北河中学的王海英主任参加了在阜新市召开的新课程研讨会,2006年秋季,我和首山乡中学王晓宁老师参加了在大连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会。通过这些会议培训,使我县的这些骨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研讨交流,成果共享

  为了使广大教师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提升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我先后组织了几次全体地理教师参加的新课程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如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我请辽阳市一中地理教师任宜秋同志(现任一中教务主任,东三省优秀课获奖者)为全县教师上了一节观摩课。之后,又与全县地教师进行了交流,为全县地理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上好课引了路。之后,我又请小屯中学王艳老师、大背中学的富洋老师分别做了一节观摩课,继续与教师一起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如何转变等问题。新课程在我县实施一年以后,我在首山二中召开了一次全县地理教师参加的新课程经验交流会,会上首山一中的徐峰老师、首山二中的高镇老师、首山乡中学的王晓宁老师、小北河的曹国利老师,刘二堡中学的董秀荣老师等很多同志做了代表发言。在06年的春季,我又在教师学校召开了实施新课程的研讨会,会上以王晓宁老师的《海陆变迁》一课为载体,与大家一起对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实施新课程取得的成绩

  1、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

  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绝大多数教师内心中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的重点由课本转向了学生,教师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而且关注对象也由少数学习好的学生转向全体学生。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论是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还是日常的听评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随处可见。

  3、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师。有的老师感叹:“学生的潜力太大了,学生知道的太多了。”

  4、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些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课程改革,不断关注,教师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新课程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很多教师积极地从网上、书上、生活中搜集一些有用的素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色彩。

  5、新课程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师学习的空间,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教师变得更加理性。在教学中他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不断的探讨中提升了自己。如小屯中学的王艳老师,首山乡中学的王晓宁老师,唐马中学(原大背中学)的富洋老师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她们的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王艳老师在省优秀课评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王晓宁老师的教学经验在东三省地理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获得一等奖。

  三、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理念与行为还存在脱节现象

  比如,有的教师在谈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我们感觉他掌握得很好,而在实际上课中却没有很好的运用。还有的教师在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能以新的理念去指导,而在日常的上课中做的却不够好。

  2、创设的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有机结合程度不好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学生没有自律。正是因为担心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一些教师放不开手脚。

  3、一些现象反映出新课程的实施有时还停留在表面上

  比如,目前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够。再比如在探究性学习方面,一些教师没有从本质上去研究本节课哪些问题应是探究活动的重点,哪些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把问题的探究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一些阻力

  (1)应试教育思想的阻力。很多教师因为担心教学成绩低,因而仍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掌握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2)客观条件的阻力。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然而由于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活动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

  (3)评价机制的阻力。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重点仍放在教师的教学成绩上,而教师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因而也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这一点上来说也会刺伤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

  四、反思与展望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教研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指导水平,需要教师有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文化底蕴和更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更加健康地发展。

5、历史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通过近年的远程教育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在新课程要求下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如果历史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又对自己的教学不做认真反思,则教学过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达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教师职责不在是单一的“教书匠”,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组织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的定位;也是认真实施新教材、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高中历史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要彻底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不断要与时俱进,且要因人而宜。在历史教学中教学行为长期墨守陈规,一刀切,齐步走,不反思不总结不更新,教学效果就会体现低效无效。历史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进行经常性反思,但在反思教学行为时仅仅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还需要有一定历史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教学理念为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历史教学理念,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社会和科学的飞速发展;了解新时代对历史知识的追求,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扬长避短,更新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学生学习的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不断的监督、评价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对学生学习进行不断反思,从而达到掌握学生,实现客观公正评价学生。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式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主动、能动、独立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生的发展关键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式,单一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心里负担很重,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高分低能、有文化没有素养、有知识没有智慧的人不利于学生自身的真正发展,更不利于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新课程要求建立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理论工程,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应引导学生学习方式成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历史教学反思对历史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历史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历史教师成长为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6、地理学科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

  王立学新课程的实施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化包括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也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的转变,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通过这次变革可以使我国的教育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中华民族更加有利于屹立于世界强者之林。为此,国家对这次课程改革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为一名县一级的教研员,我们面对着信息和观念相对滞后的农村中学,因而我们承担着此次课程改革的艰巨任务。这一轮课程改革留下了我们的探索与思考,更留下了我们积极推进的足迹。

  一、新课程实施的足迹

  1、积极学习,转变观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并且于20××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了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先后自学了《地理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培训资料》。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原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此次课程改革的深远意义,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把握了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角色的新的定位。这一切为我县地理学科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心理准备。

  2、培训在前,实践在后为了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在教师使用新教材之前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之后,又进行了新教材的培训。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我们采用了集中辅导、自学、开放性测试等形式,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使全体地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新教材的培训我们采取了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进行。在新教材实施前,我们首先组织全县中学地理教师观看了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老师对新教材辅导的录相。韦老师从教材编写理念,教材改革的突破口,教材的结构框架和呈现方式,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对教师教学行为方面的要求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对教材进行了辅导,从而使全体地理教师对新教材和新的教学行为有了宏观上的把握。在之后每一学期、每一册新教材使用前,我们都对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辅导,同时带领地理教师一起观看了来自课改实验区的几节优秀课。

  3、外出学习,培养尖兵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我先后带领几位骨干教师参加省里的骨干教师培训。如2005年春季我带领小屯中学王艳老师、大背中学富洋老师参加了在东港市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2005年秋季,我与小北河中学的王海英主任参加了在阜新市召开的新课程研讨会,20××年秋季,我和首山乡中学王晓宁老师参加了在大连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会。通过这些会议培训,使我县的这些骨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研讨交流,成果共享为了使广大教师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提升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我先后组织了几次全体地理教师参加的新课程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如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我请辽阳市一中地理教师任宜秋同志(现任一中教务主任,东三省优秀课获奖者)为全县教师上了一节观摩课。

  之后,又与全县地教师进行了交流,为全县地理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上好课引了路。之后,我又请小屯中学王艳老师、大背中学的富洋老师分别做了一节观摩课,继续与教师一起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如何转变等问题。新课程在我县实施一年以后,我在首山二中召开了一次全县地理教师参加的新课程经验交流会,会上首山一中的徐峰老师、首山二中的高镇老师、首山乡中学的王晓宁老师、小北河的曹国利老师,刘二堡中学的董秀荣老师等很多同志做了代表发言。在××年的春季,我又在教师学校召开了实施新课程的研讨会,会上以王晓宁老师的《海陆变迁》一课为载体,与大家一起对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实施新课程取得的成绩

  1、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绝大多数教师内心中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的重点由课本转向了学生,教师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而且关注对象也由少数学习好的学生转向全体学生。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还是日常的听评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随处可见。

  3、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师。有的老师感叹:“学生的潜力太大了,学生知道的太多了。”

  4、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些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课程改革,不断关注,教师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新课程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很多教师积极地从网上、书上、生活中搜集一些有用的素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色彩。

  5、新课程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师学习的空间,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教师变得更加理性。在教学中他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不断的探讨中提升了自己。如小屯中学的王艳老师,首山乡中学的王晓宁老师,唐马中学(原大背中学)的富洋老师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她们的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王艳老师在省优秀课评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王晓宁老师的教学经验在东三省地理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获得一等奖。

  三、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理念与行为还存在脱节现象比如,有的教师在谈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我们感觉他掌握得很好,而在实际上课中却没有很好的运用。还有的教师在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能以新的理念去指导,而在日常的上课中做的却不够好。

  2、创设的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有机结合程度不好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学生没有自律。正是因为担心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一些教师放不开手脚。

  3、一些现象反映出新课程的实施有时还停留在表面上比如,目前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够。再比如在探究性学习方面,一些教师没有从本质上去研究本节课哪些问题应是探究活动的重点,哪些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把问题的探究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一些阻力

  (1)应试教育思想的阻力。很多教师因为担心教学成绩低,因而仍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掌握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2)客观条件的阻力。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然而由于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活动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

  (3)评价机制的阻力。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重点仍放在教师的教学成绩上,而教师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因而也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这一点上来说也会刺伤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

  四、反思与展望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教研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指导水平,需要教师有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文化底蕴和更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更加健康地发展。

7、语文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回味着三年来紧张忙碌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历程,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研训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全县各中学广大语文教师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2004—2005,2005—2006,2006—2007三个学年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过去的六个学期,我们行走在课程改革踏实的路上,满怀着将新课改进行到底的信念和决心,围绕着怎样实施新课改,以及随着深化课程改革所引发出来的困惑与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注重体现教研部门的职能,我们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有辛劳,也有成果,有迷茫,也有收获。三年来,我们的工作坚持“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的原则,按照“研究为基础,指导为手段,服务为宗旨”的方略,大力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活动,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线,牢牢掌控第一线教师参与新课改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研训教师撒下了勤奋与智慧的汗水,播下了奋发与创新的种子,取得了丰厚的收获,也找到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我们的工作历程: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强化理念,提升素质实施新课改,推进新课改,实践新课改的主要力量是教师,教师的理念、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同时,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必须让教师发展,因此,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就成为实施新课改的最主要工作。

  1、学课标,考课标为了督促教师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新课改的理念,我们进修学校为各中学统一订购了《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解读》,要求各校组织语文教师定时学习,并在2004—2005学年度的两个学期里两次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知识检测。通过这样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掌握。

  2、请进来,走出去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他们对新课程的学习和把握,我们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我们先后请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欧阳代娜来我县做《运用唯物辩证法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的讲座,请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语文研训部主任孟庆欣做《语文课堂教学到底怎么做》的专题报告。这两位专家恰逢我们的课程改革处在较为迷茫的时候到来的,他们的讲学对于我县广大语文教师解开新课程中的疑惑,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另外,我们多次选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院参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委会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到大连金州开发区,凤城东方红小学学习课改经验;到本溪、沈阳参加由省教研培训中心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省语文学科“双优”成果交流会;到沈阳、吉林通化参加全国中语会第六届“语文报杯”中青年教师优秀课大赛、全国中语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峰论坛。通过参加上述各级各类培训,使我们广大教师对新教材编写体系、意图及实施中应该注意的立项有了清楚的认识,获取了外地新课改的实施经验,见识了新课程的优秀课例,明确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3、借大赛,练本领几年来,我们本着“以赛促训,以赛代训”的原则,多次围绕实施新课程组织竞赛。组织全县语文教师参与“叶陶杯”下水文大赛,钢笔字、笔字、朗读基本功大赛、说课大赛,参加了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朗诵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参加了省市优秀课评选。在这些活动中,全面展现了我县语文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比赛,达到了在比赛中学习理论,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在比赛中交流体会,在比赛中得到锤炼,在比赛中得到升华的预期目的。二、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效率1、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三年来,我们组织全县全体受训语文教师,以校本教研为主渠道,踏踏实实地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我们深入教学第一线,观摩课堂教学达200余课时,并组织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指导他们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实录等,在这一系列日常教研中,对受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渗透、影响,使他们不断适应并深入新课程改革,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承担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期间, 我们根据我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开展了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研究。我们选取了水泉、吉洞、塔子、唐马、刘二堡、沙岭、黄泥洼、小屯、穆家等九所中学作为课题研究基地,共有六十余名一线教师参与了此项研究。全体课题教师按照“课前: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课上:师生参与,重点突破;课后:延展训练,巩固提高。”这一操作性定义进行课题操作,使作文教学逐步走上科学、高效的轨道上来。总之,实施新课改三年来,通过大量研训工作的开展,以及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在知识的传播上,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在教学目标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在注重多种教学目标并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关注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与综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索和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在对学生评价上,注重在对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指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另外,教师也注重对自己的工作多总结,多反思,多与其他课改教师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教师们正随着课改的发展成长。课改的成绩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有情有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到了“安宁和自由”,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变得大方、自信、健谈;大量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机会的提供,使孩子们变得眼明、心灵、手巧;智能强项的发展,使孩子们成了教师的“宠儿”,孩子们正在教师指导下,与新课程一起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从所开展的研训活动中看,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教师头脑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统治”课堂,仍然“统治”着学生,教学民主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以充分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旧单一,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等。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研训机制,继续扎扎实实地抓好研训工作,使我县初中语文课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